新新,我含着热泪读完你妈妈郑德芳写的清新文章《回忆六十年前的中西女中》,并回想起父母的战斗友谊和我们的友情。
你母亲1946年从重庆红岩村到延安新华社,你10月出生。我妈妈卢吉茵1934年赴北京考入北平师范大学男附中高中部女生班,1937年毕业由学校保送考入燕京大学。随即爆发七七抗战,平津失守沦陷。因不愿留在北平过亡国奴的生活,我母亲辗转回到四川,以燕京大学学生名义借读于四川大学文学院教育系。1940年,我母亲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赴延安,进中央党校四十五班学习。1942年调到新华社英文翻译组工作,之后与同班同学和同事丁明(曾昭韪)结婚,我在1946年8月降生。咱们父母带着我们随党中央毛主席与胡宗南在陕西周旋,电影《啊,摇篮!》再现了我们两代人的战斗历程。
从西柏坡进京后,我俩共同在新华社幼儿园、育才小学和中学度过愉快健康的生活。我爸爸1951年在板门店参加停战谈判因积劳成疾病逝,妈妈调到新建的贸促会展览部工作,后任宣传部部长。你妈妈以资深英语翻译家的身份参与《中国日报》的组建工作。爸爸蒋齐生一直在新华社工作,并提出中国新闻摄影“图文并重”的新理念,我们许多珍贵的老照片都是他的精美杰作。尽管我们的父母不在同一个部门工作了,但你父母一直对我妈妈和我很关照。我和妈妈也非常珍惜两代人的友情,即使你妈妈被错划成“右派”,我们仍保持联系。
新新,我们虽然有不同的经历,今年是七十古来稀的年龄,仍怀念父母的战斗友谊和保持我们的友情,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!让我们充分利用“新华大院”这一平台,清明时节共同深情缅怀我们亲爱的父亲母亲,并祝愿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祖国更加富强,人民富裕安康!